乡下的年味
来源:设计院 付吉勇
2021-02-08
查看: 551
摘要:又是一年春到时,喜气洋洋的彩灯高挂树梢、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、不绝于耳的促销甚嚣尘上……这些热闹的景象无不在提醒人们——新年到了。相比之下,乡下的年少了些繁华,却多了些地道的“年味”。
又是一年春到时,喜气洋洋的彩灯高挂树梢、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、不绝于耳的促销甚嚣尘上……这些热闹的景象无不在提醒人们——新年到了。相比之下,乡下的年少了些繁华,却多了些地道的“年味”。
乡下的“年味”在集市。不同于城市的商场,乡村更热衷于集市的喧闹。小商小贩将货物摆在街道两边,从早上开始,各种叫卖声就此起彼伏,有甚者会对你围追堵截。置办年货的人穿行其中,挑选商品。年下的集市,不同于以往,人们一般不会讨价还价,还会尽量多买一些肉、水果、蔬菜、糖果等等,以备走亲访友或招待客人。而孩子们是最喜欢集市的了,这一天他们可以肆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零食和新衣服,家长也会宠溺地完成他们的各种新年要求。
乡下的“年味”在锅灶。腊月月尾的乡村是最忙碌的,也是最“香”的,尤其是妇女,几乎天天围着“灶台”准备过年那几天的饭菜。炸藕盒、炸带鱼、炸丸子,这是乡村特有的保存食物的方法,吃的时候再拿出来蒸一蒸即可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要吃水饺,也是年夜饭的标准配餐。以前乡村穷,只有过年那几天可以吃上肉馅的饺子,因而在我的记忆中,过年就等同于美味。现在生活富裕了,兄弟姐妹却都漂泊四方,新年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,不仅仅是美味,更重要的是团圆,是家的温暖。
乡下的“年味”在仪式。每当大年三十,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,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,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。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的仪式之一,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,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,报祭祖先的恩德。小孩子的仪式便是见到长辈磕几个响头,笑呵呵的收下压岁钱。街上,热闹的队伍从远处走来,最前面是黄色的舞龙队、后面依次是红色的扭秧歌队、踩高跷队,还有穿各色衣服的花轿队,最后面跟着的是“闹腾的人民群众”。调皮的孩子也夹在其中,学着他们的样子蹦蹦跳跳、扭来扭去……
乡下人很朴实,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丰收,同时也表达了他们过年的欣喜之情。从他们灿烂的笑容,我们感受到了最平凡的幸福。伴随时代的变迁、生活的提高,乡村的新年已经改变,它不再是衣食丰盛的满足,而更多的是对家人能够平平安安,生活能够顺心如意的一种祝愿。